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讲座

字号: A A A

  • “东拼西凑 百衲成衣——馆藏拼布艺术展”
  • 2021-10-09
  • 来源:民族服饰博物馆
  • 作者:刘育红
  • 编辑:宋冰滢
  • 阅读次数:
  •  

      2021年10月16日开幕

      北京新莆京39695号楼三层•民族服饰博物馆

      主办单位:

      民族服饰博物馆

      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

      开闭馆时间:

      2021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

      8:30-11:30    13:30-16:30

      2021年10月23日起

      周二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6:30

      周四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6:30

      周六下午:13:30-16:30

     

      一  拼布简史小贴士

      拼布的历史很长,长到我们几乎无法确定最早出现的时间。在手工织造的年代,原材料的采集已属不易,再经过漫长繁琐的织造过程,方能获得珍贵的布匹。“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千百年来,人们对面料的爱惜深刻烙印在传统裁剪制衣和缝绣装饰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边角碎布,能够化零为整,既经济又实用的拼布由此应运而生。

      

    敦煌长方形百衲经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朝冠挂了方无事,独爱山僧百衲衣。”两汉到唐、五代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僧侣服饰中有一种用人们遗弃的破旧衣物缝缀拼补而成的百衲衣,用以代表断除世俗欲望,超越凡心。

      

    晚清,身穿百衲衣的灵隐寺的僧人

     

      水田衣因整件衣服的不同色块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在唐代便已出现,明代达到流行高峰。唐诗中可以读到许多相关的句子:“乞饭从香积,裁衣学水田。” “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

     

     

      有一种观点认为,水田衣是模仿出家人装扮出现的流行元素,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戏曲的不断发展,角色演出服装更加细化,出现了女尼角色特定穿着的几何形状拼布戏服,兜兜转转,仿佛又回归了百衲衣的初衷。

      

    京剧戏曲人物陈妙常

     

      百家衣是传统民俗中十分典型的儿童拼布服装,表达长辈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不仅是穿百家衣,还要吃百家饭,盖百家被,以这样的方式象征孩子不娇贵,好养活。

      

    图片来源:《中国的男孩女孩》

    .By Isaac Taylor Headland

     

      二  海报解读

     

     

      本次展览海报的字体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图形共生的创意手法,共用偏旁部首等部位,并以共生移情为意念,结合相生。达到符合审美标准的和谐共生图形,与拼布的拼接、碰撞、互补具有异曲同工的视觉效果。

     

     

      共生创意图形自古有之,通过对相同物种可以公用部分的简化叠合,实现同构共生。

      

    敦煌藻井:隋-407窟:三兔共耳相逐

      

    十三世纪中叶东伊朗地区丝绸上的“四兔共耳”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四川合江张家沟2号墓4号石棺侧板“三鱼共首”图

      

    明代铜铸四喜娃娃

    上海博物馆藏

     

      由共生图形过渡到共生文字,也称汉字合文图形。

      

    唯吾知足 藏泉行布·当百文用

     

      “借口钱”是共生文字的典型范例,据传出现在汉代,但比较可靠的实物证据见于清代的“压胜钱”。创作者巧妙地利用铜钱中间的方孔,将其作为“口”,分别与四个不同偏旁按照上下左右的方位组成“唯吾知足”四字。以这样的“借口”方式还可组成“叩石如兄”,以及“唯善呈和”。

      当代日常生活中时常见到的的组合吉祥文字也属于汉字合文图形。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一件贴布平绣肚兜,以拼布方式表现汉字合文图形“中天月正明”。

     

     

      不仅是主题文字,本次海报设计的色彩灵感同样来源于民族服饰中的拼布元素,践行了基于传统文化的设计与创新。

     

     

      本次展览的视觉设计由刘典担任,不久之前,她参与设计的《共襄盛举》入选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海报。

     

      三  展览介绍

      在今天说起拼布,在你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什么?

      是拼布名家创作的壁挂作品,

      闲暇主妇缝制的床品、杯垫,

      还是女红达人热衷的手工DIY?

      《东拼西凑  百衲成衣——馆藏拼布艺术展》带您发现遍布我国广袤国土,植根于各民族传统服饰的民间拼布。它们不是尘封的过去,是现在进行时,人们直至今天还在缝制并且穿着使用。通过这个展览观众也许可以体会到,拼布并非留存在老照片里的旧事,也不是时下小众的手工门类,而是人们密不可分的日常生活。

     

    贩卖零绸的小贩

    19世纪外销画《街头各行业人物》大英图书馆藏

      

    凯里市场中苗族妇女日常选购小块面料

      

    苗族妇女在蜡染百褶裙上拼缝贴花

    拍摄于2016年7月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逢亭镇白家坡

     

      珍惜每一丝布帛,重视每一针缝缀,这些展品将惜物情结完美融入日用的衣物缝制,巧妙运用图案与色彩设计,显示出无数普普通通的制作者对于美、品质和变化的追求。对他们而言,依托于民族服饰呈现的拼布不仅是装饰,更非炫技,而是传统服饰形制之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源远流长又生生不息。

      

    彝族全家福,女眷全部身着拼布蜡染百褶裙

    拍摄于2016年7月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木央镇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