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我校举办民族服饰博物馆文物精品赏析学术论坛
  • 2023-03-08
  • 来源:校工会、校妇联、材料设计与工程新莆京3969
  • 作者:李 敏、孟凡珂 摄影:李洪雷、马建军
  • 编辑:宋冰滢 李娜
  • 阅读次数:
  • 为迎接“三八”国际妇女节,弘扬民族传统文化,38日下午,我校女教授协会举办“大家聊:北服民族服饰博物馆文物精品赏析——聊聊文物背后的那点事”学术论坛,党委书记周志军出席。论坛由材料设计与工程新莆京3969王越平教授主持,原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贺阳教授、服装艺术与工程新莆京3969刘卫教授、美术新莆京3969蒋玉秋教授、学生处江建处长、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韩向娜副教授、民族服饰博物馆高丹丹副研究员等六位嘉宾分享了中国传统染织技艺、传统服饰、文物保护等诸多方面内容,与参会师生共同领略民族服装服饰中的精神内涵。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1.jpg


    北京新莆京3969民族服饰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也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博物馆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旨在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参加论坛的专家从专业出发,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从不同角度为大家作了精彩的分享。


    2.png


    蒋玉秋教授以“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服饰”为题,以马面裙为开篇,为大家介绍了民族、传统服装服饰的形制及搭配法则,展示了民族融合、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服饰。明代思想家王艮说过,百姓日用即为道,民间的智慧是传统技艺传承的要义。贺阳教授从“极简结构、节用、慎术、仪式感”出发,介绍了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竹园乡显母寨白苗的传统服装服饰,在朴素、极简的表象下,展现了其适应性强、灵活多变的内在特征,方形裁剪结构和简约的工艺背后,蕴含着中国传统设计中“节用”与“慎术”的思想与造物观。高丹丹老师以“馆藏清代马面裙赏析”为题,向大家展示了不同朝代的裙装形制设计及装饰工艺,以丰富的图文资料展现了其纹样之美、工艺之美、礼仪之美。江建老师将视角聚焦到“龙袍”,从历史文化角度对龙袍形制进行辨析,讲解清代宫廷服饰的礼仪制度,并结合清代文史资料,用现代语言讲解龙袍的制作过程,展示了传统服饰背后所蕴含的哲思巧构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王越平教授也从工艺的角度对龙袍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诠释。刘卫教授围绕“旗袍”讲述了从传统袍服到现代裙装的样式演变,通过大量的款式图为大家展示了旗袍从民族传统到中西结合的历史更迭,呈现出旗袍设计发展中文化交融、传承创新的历史画卷。韩向娜副教授对考古现场纺织品、服装的挖掘保护意义进行了阐述,深入地讲解了纺织品的脱水、干燥、剥离等技术。


    3.png


    4.png


    论坛讲解精彩纷呈,现场座无虚席,线上参会的师生也身临其境,感受文物精神与中华文明。专家们的讲述引发了大家更广泛、深入的思考,对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产生了深度共鸣。


    5.jpg


    周志军书记代表学校向女同胞们表达了节日的问候。她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意义,表示从中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民族服饰中蕴含的独特魅力。周书记还对参会的师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一是坚持与美同行。北服校园充满了美,通过专家的分享,大家感受到了民族服饰博物馆藏品的精美,希望全体北服师生不断向善向美,努力承担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历史重任,共同创造新时代中国之美。二是坚持文化自信。服装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显性文化标识,反映着民族的历史和传统,能够很好的体现文化核心竞争力和文化张力,希望全体北服师生深入挖掘和研究每件藏品,汲取历史力量,厚植文化底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加文化自信。三是坚持艺工融合。艺术与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艺工融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希望全体北服师生继续坚持“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校特色,坚持艺术与科技的有机融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建设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周书记最后强调,北服师生要继续坚持“党旗红引领时尚红”,不断增强设计力、科技力、组织力、传播力,加快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步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北服力量!


XML 地图